Daily report for 2 November 2018
2018 Annual General Meeting (AGM)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CCICED)
星期五,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8年年会继续召开。上午同时举行了8场主题与环境和发展相关的开放论坛。下午举行了正式的开幕式和全会,参会者听取了高级别发言,审议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8年关注问题报告》以及委员会给中国政府的政策建议草案。
开放论坛
绿色“一带一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论坛由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主持。
李干杰介绍了过去五年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效,指出该倡议为经济繁荣和绿色发展作出了贡献。
索尔海姆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总干事李勇宣布将于2019年5月启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聚焦资金、标准以及环境问题。
关于“一带一路”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协同效应,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建议应统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绿色“一带一路”,发展绿色伙伴关系,并建立绿色发展基金。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区办公室主任卡布拉基强调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机会,如建立新的保护区。
中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司长王小龙指出不应以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南非环境部秘书长恩科巴鼓励使用已有的环境工具来理解环境风险。
中亚区域环境中心执行主任阿卜杜拉维强调政策措施、提高标准和绿色就业的重要性。
关于“一带一路”和绿色金融,世界资源研究所总裁斯蒂尔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低碳技术领域能力建设。
绿色气候基金对外合作局主任奥云建议应使绿色“一带一路”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各国的国家自主贡献协调一致。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贝德凯呼吁加强绿色投资标准。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指出不应过高估计“一带一路”的环境风险。
关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合作,中国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郭敬鼓励各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转让。
世界资源基金会总干事兰博蒂尼强调公民社会参与发展项目计划的意义。
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天义指出公私合营模式(PPP)能够产生绿色效益。
以色列环境保护部副司长科恩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下将采用可持续发展指标、建立认证系统和绿色发展创新中心。
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张建宇指出即将成立的国际联盟未来工作应基于数据和科学证据。
讨论的主题聚焦与绿色投资、低碳措施和绿色电气化。
参会者同意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代表向国合会2019年年会汇报论坛的成果。
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拿大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部长麦肯娜肯定了中国国家公园系统建立过程中的国际合作以及中国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中的重要角色。
国合会秘书长、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了强化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机制建设、保护基因资源和落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以及相关议定书方面的工作。
关于建立新的合作倡议以促进多相关方参与的全球合作,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政策和倡导主任李琳介绍了关于自然的“政治动员”战略,包括建立自然倡导者联盟;强健的2020年后框架;以及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期间邀请国家元首。
全球环境基金首席执行官石井菜穗子指出,相比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行星边界“处在更加警戒的区域”,并呼吁为工商界制定一个基于科学的目标,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必须的、可能的和值得的;以及多利益相关方联盟。
注意到论坛的年度《全球风险报告》识别了很多特别紧迫的环境危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负责人沃格雷强调需要建立一个关于保护自然的多利益相关方行动议程。
关于如何制定一个可操作、可实现的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克平概述了近期关于保护“半个地球”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成果。他介绍了一种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目标的以利益相关方为中心的实施机制。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安德森强调,需要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终极目标”,类似于1.5℃~2℃气候变化变化,并指出爱知目标需要与健康、和平、性别、土著人参与和土地权利建立联系。
中国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介绍了中国的“生态保护红线”(ECR)制度,该制度旨在保护重要物种栖息地、生态敏感和脆弱区以及重要生态功能区。
在讨论中,参会者还强调需要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扩大参与,投资以营造有利条件,采用全政府模式并且确保与其他多边环境协定相一致。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创新(YREB)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格罗夫呼吁各方开展跨部门合作,并介绍了亚洲开发银行为“长江经济带”提供的20亿美元投资。
中国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提出了制定综合管理计划的政策建议,将可持续生计发展与生态补偿机制和可持续金融机制结合了起来。
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局长梁小萍概述了亚洲开发银行“长江经济带”投资的基本考虑,并强调需实现“平衡的”发展,以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关于长江保护立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程立峰指出目前长江沿岸的5万个水电站之间协调不足。
大自然保护协会首席执行官特瑟克分享了大自然保护协会在流域管理方面的国际经验,并强调与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建立创新的合作关系十分重要。
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魏仲加呼吁各方采取提高气候复原力的总和措施以应对低水位等挑战。
经合组织原水项目负责人Brendan列举了水治理领域的成功项目案例。
关于绿色发展政策创新,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费翰思介绍了中国部分地区的竹子种植项目,这些项目为当地社区带来的盈利和就业机会。
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张庆丰介绍了该行与中国在长江流域开展的联合项目。
中国工业节能和清洁生产协会会长王小康强调第一步需要明确水体污染的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庞晓鹏介绍了在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估中引入性别要素的方法。
在讨论中,参会者也认为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进程中考虑性别问题十分重要。
创新发展路径 应对气候变化
本论坛由国合会副主席、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施泰纳主持,并且是在中国气候治理角色由“参与者”转变为“引领者”的背景下召开。讨论聚焦于创新低碳发展路径,如经济增长和长期发展目标的新模式,气候治理机制创新。参会者强调了以下内容:协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落实《巴黎协定》第六条(市场和非市场手段);以及将气候行动与减贫、可负担的能源等目标结合起来。注意到最近的选举结果,一个巴西非政府组织代表敦促国际社会采取措施,确保巴西不会在决定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大会之前退出《巴黎协定》。
海洋环境治理
本论坛由国合会副主席、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挪威特使赫尔格森,以及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苏纪兰主持。讨论聚焦于海洋环境治理系统创新。参会者讨论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挑战,海洋陆源污染及影响,以及海洋环境治理的解决方案和行动。
创新引领绿色城镇化
国合会中方首席顾问刘世锦以及国合会委员、美国乔治城大学校长德吉奥亚主持本论坛。到2050年,全球城镇人口预计将达到25亿,世界各国面临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挑战。讨论围绕关于可持续城镇化挑战的两大主题进行:创新的挑战和路径,以及可持续水资源管理。
美丽中国2035
本论坛由德国联邦环保署署长克劳茨贝格尔以及国合会特邀顾问、天津大学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胡保林主持。 讨论聚焦于中国到2035年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参会者讨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和指标以及机构改革和政策制定所需的创新。
绿色消费与绿色转型
香港溢达集团董事长杨敏德以及沃尔玛基金会主席麦克劳克林主持本论坛。讨论聚焦于“非理性”消费结构和模式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参会者讨论了绿色消费在的绿色转型进程中的作用和战略地位,以及相关的战略、优先领域以及促进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工具。
开幕式
年会的正式开幕式由国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主持。
国合会执行副主席麦肯娜对中国在环境保护领域取得进展表示赞赏,并指出在应对环境挑战问题上,世界需要中国的“勇士精神”。
麦肯娜对即将离任的国合会外方首席顾问汉森在支持中国环境领导力方面的工作表示感谢,并宣布国际可持续问题研究院院长魏仲加将成为汉森的继任者。
国合会主席、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发言中强调了中国在环保领域取得进展,指出水质和空气质量得到了有力提升,森林覆盖面积也有所扩大。他指出中国为实现生态文明,采取了严格环境执法、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有效的国家规划、与工业界合作以及生态系统保护等措施。韩正强调中国“将推动治理能力和政府能力的改革、创新和现代化”以应对环境挑战,并重申中国支持国合会继续发挥环境合作平台作用。
全会
麦肯娜宣布会议开始,随后李干杰部长对参加“第一次由生态环境部主办的国合会年会”的来宾表示欢迎。他介绍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生态文明哲学理念,既回答了理论问题,也解决了实践问题,如中国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他强调政府部门已经制定了环境保护的“战役、路线图和时间表”,包括大气污染、柴油机载重车排放、城市污水处理。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讲话中介绍了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实现脱贫目标的相关工作。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对中国在实现经济繁荣、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三赢”表示赞赏。
十二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周生贤指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的转型阶段。
施泰纳强调尽管地缘政治局势并不稳定,各方仍应坚持保护环境的承诺。
赫尔格森评价了国合会在促进世界环境治理方面的有益角色。
IVL瑞典环境研究所、瑞典前副首相兼环境大臣罗姆松敦促各方重新思考“创新”的定义,并指出了瑞典的一些创新措施,如碳税、工业合作伙伴以及建材替代品的相关进展。
关注问题报告
国合会外方首席专家汉森介绍了国合会《2018年关注问题报告》,报告的题目是“创新与生态文明——中国与世界的‘绿色新时代’”。汉森指出冲击的本质可以是相互的、环境的、社会经济的和政治的,为此报告着力处理这些“缓冲区”,以确保中国继续推进可持续发展。他指出报告的结论是,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中国将会继续致力于在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领路者的作用。
麦肯娜对汉森表示感谢,同时李干杰向汉森颁发了纪念牌以感谢他为国合会和中国做出的贡献。
政策建议草案
国合会中方首席顾问刘世锦介绍了国合会准备的政策建议草案,政策建议草案主要针对如何在克服全球性冲击的同时创造绿色发展机遇。主要的建议包括:
- 提升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
- 加强中国在国家和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角色;
- 通过制定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加强领导力;
- “一带一路”绿色化;
- 加强“长江经济带”改革
在随后的讨论中,很多参会者对建议草案表示欢迎,并指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强化建议:
- 制定更有雄心的生物多样性目标;
- 应对全球渔业挑战;
- 突出中国的“海绵城市”概念以应对城市水问题;以及
- 采用更能吸引工商界的语言。
在闭幕式上,国合会副主席解振华指出应着重强调技术创新,刘世锦也表示十分赞同。国合会外方首席专家汉森建议未来可以就贸易和投资开展特别政策研究,并邀请各方在本日会议结束之前继续就政策建议草案提出建议。刘世锦还邀请各方就未来研究主题提出建议。